学院

当前位置: 首页>>学院>>使命愿景

一、发展基础与面临形势

(一)发展基础

“十三五”期间,建筑学院注重学科和专业建设,突出教学中心地位,坚持以建筑学龙头专业为抓手,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做好专业建设和布局工作。与此同时,突破学校教学模式的局限性,向国内、国际化联合教学迈进。“十三五”规划任务已基本完成,个别指标甚至超过了原有规划目标。

1、学科建设

2015年新增城乡规划一级学科,2018年建筑学专业获批一级学科硕士点。

2、专业建设

(1)建筑学专业持续做好2015年、2019年两次顺利通过专业评估工作,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补齐短板,不断提高我院专业建设水平。2016年我院与土木学院共同申请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群,为我院专业建设提供了资金支持,2020年建筑学专业获批山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项目,2021年建筑学专业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项目。

(2)城乡规划专业高水平起点建设。2015年4月,按照学院发展的总体部署,增设城乡规划专业,并于2015年9月顺利招生。2020年首届毕业生已经顺利毕业,就业形势良好,培养质量突出,实现了城乡规划专业高起点办学目标。

(3)环境设计专业调整专业方向,停招视觉传达专业增设品牌展示方向,实现专业布局结构调整,学科优化发展。

(4)“十三五”期间先后组织与匈牙利佩奇大学就建筑学专业开展合作办学,以及与意大利ACME美术学院就环境设计专业开展合作办学项目申报。2020年与意大利的合作办学项目获得教育部批准,2021年首届招生。

建设期内专业建设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建设效果较好。

3、课程建设

(1)省一流课程实现突破

“十三五”期间,《室内设计原理》、《居住空间室内设计》成功获批山东省线上线下混合一流课程,为环境设计的课程建设和专业发展带来非常积极的带动作用。

(2)校一流课程建设

《居住空间设计》、《造型基础3》认定为烟台大学首批校级一流本科课程。

(3)在线课程建设

“十三五”期间,建设在线课程5门,《居住空间设计》上线东西部高校课程共享联盟平台;《造型基础3》、《环境设计导论》、《建筑大木作》、《室内设计原理 》课程上线山东省高等学校在线开放平台。另外,立项并资助13门院级在线课程建设项目,已经与今年4月开始建设。

4、教学研究与改革

“十三五”期间,共有各类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41项,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并形成了自身的特色。

(1)小班化教学模式

由于教学要求、课程特点,以及评估标准,建筑学院主干课程(设计类、美术类等课程)一直实行小班化教学模式,课堂人数控制在15-25人区间。其中建筑学、城乡规划控制在15人以内,环境设计、美术课程控制在25人以内。

(2)工作室制度

工作室制度是另一个主要教学组织形式。自2011年开始探索实施工作室制度,经过近10年来的教学实践,制度日趋完善,教学质量明显提升,较好适应我院自身专业特点。目前,已经在建筑学、城乡规划和环境设计专业实施。

(3)联合教学模式

创造性的在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中采用了联合教学模式,创造条件、积极争取,实现与国内多院校多渠道联合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知名度的目的。其中,建筑学已经开展了第七届联合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城乡规划专业首届毕业生也采用了联合毕业设计模式,而且是与同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澳门城市大学、深圳大学、华侨大学进行联合,起点非常高,对城乡规划专业的发展奠定了非常高的标准。

(4)设计师进课堂

建筑学院三个专业实践性都非常强,为了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与社会工作岗位紧密结合,提升培养质量,学院积极聘请当地知名建筑师、规划师、设计师直接进课堂,承担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生产实践等课程的教学任务,学生反响强烈,教学效果明显。

5、教学成果

“十三五”期间,学科竞赛获奖共计350项,包括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中国人居环境设计学年奖、国际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可持续建筑设计竞赛、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学院奖、山东省大学生建造设计大赛、全国高等学校城乡规划城市设计作业评优等高级别专业竞赛。发表教研论文25篇,主编、参编教材12部。

6、科研方面

“十三五”期间,坚持以特色发展为目标,以需求为导向,以科研为支撑,以服务地方为依托的发展模式,积极制定科学研究的相关政策和鼓励措施,支持教师开展科研活动。党政联席会多次专题研究,抓落实、抓实效。在学院的科学引导和全院老师的共同努力,学院“十三五”科研成果及科研水平有了质的提高。2016-2020年学院获批国家级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12项,厅局级项目20项,横向课题到账经费1399.0312万元。发表高水平专著6部,论文90篇,其中SCI收录3篇,AHCI收录1篇,EI收录2篇,B刊3篇,CSSCI 12篇,北大核心期刊10 篇。实用新型专利2项,外观专利8项,软件著作1项。举办学术报告30余场,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60人次。

7、服务地方方面

“十三五”期间学院加大了服务地方的力度,完成烟台校地融合项目2项,横向资金到位率逐年上升,2019年实现了一次飞跃。在政府、行业的专业影响力越来越大。

  1. 存在问题

    1、教学方面

    (1)专业建设方面,专业建设项目较弱。“十三五”期间,我院在申报各类专业建设项目、平台建设项目中,比如新旧动能转化、专业对接产业、新工科等,收获甚微,导致专业建设资金缺乏,严重制约了我院专业的快速发展。

    (2)建筑学专业评估工作日益紧张,主要来自于评审标准的逐年提升、参评高校的能力以及巨大的资金投入,使得水涨船高,我校的优势不太明显。

    (3)课程建设认识和投入不足,导致目前线上课程、精品课程、一流课程建设的储备不足。

    (4)代表性教学成果少,高水平教学团队及教学名师方面短板巨大,而且需要长期的积累,短期突破难度较大。

    (5)“互联网+”以及创新创业大赛组织效果较差,没有取得高级别的获奖。

    2、科研方面

    (1)省部级奖励一直没有突破,仍停留在厅级奖励层面。

    近五年学院发表高水平论文数量相对较少,高水平专著数量也不多,论文的引用、书评等方面影响小,不足以支持省奖的评选。学院将加大学院教师高水平专著的出版,利用学校新制定的有利政策,积极申报学术专著资助计划,增加学院的高水平学术专著数量,为山东社科的评奖做好积累。

    (2)学院缺乏省级各类平台,极大阻碍了学院学科和专业建设。

    (3)服务社会、服务地方工作比以往有所改善,但仍需进一步努力,发挥学院专业特点,融合学院特色,打造建筑学院服务社会、服务地方的品牌。另外,通过跟相关政府规划建设部门对接,承担烟台市规划建设项目智库功能;与政府及设计院对接,承担乡村及城市建设设计工作;与企业对接,承担相关方向的规划、建筑、环境设计层面的规范制定及设计任务,推动学院服务社会、服务地方向更高层次发展。

  2. 3、服务地方方面

    作为应用型专业的学院,在服务地方方面完成度欠缺。从学校层面割裂了建筑学院与校设计院的关联性,教学研用没有形成体系。从学院层面,研究中心和研究所没有发挥应尽的效用。加上师资力量短缺,使得学院“十三五”期间尽管从横向资金到位率看是逐年上升,2019年实现了一次飞跃,但总体状况还是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另外,学科与专业与地方政府和职能部门联络不够紧密,话语权还需要进一步提升。

  3. 外部环境分析外部环境提供的机遇与挑战)

    “十四五”期间建筑学院发展不容乐观。

    建筑学学科:目前全国共有296所设置建筑学专业的高校,近年来随着国际化竞争日趋激烈,建筑学评估过的院校教学质量得到全球认可,烟台大学建筑学专业位列评估次序第46位,在行业中排位靠前,有较大的发展优势。但近几年来,随着各高校对学科建设和办学资金认识上的差异,我校建筑学学科的发展受到巨大的冲击和挑战。以省内的山建大和青理工、济南大学为例。2019-2020年,山建大和青理工均举全校之力,大力发展建筑学专业,将建筑学专业作为学校冲击博士点的重点建设单位,山建大投入上亿的资金用作师资引进和场馆建设,聘行内院士作为领军人才。短短两年,山建大从行内20左右名晋升为第六名。青理工重视建筑学学科建设,将原有校区交由建筑学院使用和管理,引入海外院士和国内知名人士充实教学,建筑学教学效果得到极大的提升。济南大学近几年一直致力于建筑学专业评估,所以资金的投入和场馆建设力度较大,除了师资我们已经没有优势。因此建筑学院建筑学科倍感压力,优势逐步消失。现在烟台大学建筑学建筑进入新的评估轮次,今年为中期评估,建筑学科和专业建设从学校层面应该感受到压力,应该考虑与建筑学院一起谋划建筑学的发展问题。

    城乡规划是新建专业,发展势头良好,借助建筑学发展平台有望在短时间内成为山东省的知名专业。

    环境设计专业近几年发展势头趋于良好,从招生成绩来看,位居山东省同类专业的前列。

    但建筑学院目前没有学科特区、不是特色专业、没有省级以上发展平台,建筑学院相关学科和专业受到发展资金、师资短缺、师资队伍职称结构影响较大,以上构成挑战外因。

    在机遇方面也并未完全缺失:建筑学院自身正在进行新一轮的发展思路调整,对标对表有针对性进行突破和发展。

    比如国际、国内合作办学、联合教学,建筑学院相关学科和专业都占据优势;作为胶东唯一一所建筑院校在落实服务地方、校企联合、占据地方话语权等方面,建筑学院的所有专业也正在筑牢基础、拓展发展,按照我们预设的方向推进。

  4. 发展思路

    为全面贯彻落实《关于推进新时代山东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鲁政办字〔2019〕76号)精神,和《烟台大学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烟大党发〔2019〕44号),根据学校的党代会精神,扎实推进学校“一二三”战略部署,加快建设特色鲜明、部分学科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大学建设,结合建筑学院的现实情况,我们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做好学院发展顶层设计为目标,提出学院发展思路如下:

    坚持以特色发展为目标,以需求为导向,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科研为支撑,以服务地方为依托的发展模式;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因材施教,着眼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坚持以质量为根本,以制度建设为基础,以课程建设为抓手,以教学改革为突破,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培养和造就厚基础、宽口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办学思路。

    设定学科建设和专业预定追赶目标,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和服务地方真抓实干,坚持教学研究与科研同步发展,坚持量化发展目标循序渐进,坚持重点突破补齐短板,真正实现在“十四五”期间烟台大学建筑学院能建设成为特色鲜明、国内知名的高水平的建筑学专业。

    三、规划总目标与具体目标

    (一)总目标

    到2025年,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服务社会与国际教育等方面取得实际性提高,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综合实力位居省内前列,把建筑学院建设为特色鲜明、国内知名的高水平的建筑学专业而努力奋斗。

    (二)具体目标

    1.学科建设及专业设置规划:

    结合社会需求和学院发展需要,调整和新增学科和专业。目前我院学科门类和专业设置如下:

    学科门类(2个):工学、艺术学

    一级学科(3个):建筑学、城乡规划、设计学

    专 业(3个):建筑学、城乡规划、环境设计(景观设计、室内设计、品牌展示)

工学

0813 建筑学

(授建筑学学位)

081301 建筑历史与理论

081302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081303 城市规划与设计

081304 建筑技术科学

工学

0833 城乡规划学

(授工学学位)

083301 区域发展与规划

083302 城乡规划与设计

083303 住房与社区建设规划

083304 城乡发展历史与遗产保护规划

083305 城乡生态环境与基础设施规划

083306 城乡规划管理

艺术学

1305 设计学

(授艺术学学位)

预计到2025年,学院的学科和专业做出调整如下,将原隶属于设计学的风景园林调剂到工学门类中招生。调整后的学科门类和专业设置如下:

学科门类(2个):工学、艺术学

一级学科(4个):建筑学、城乡规划、风景园林学、艺术学

专 业(4个):建筑学、城乡规划、风景园林、设计学

工学

0813 建筑学

(授建筑学学位)

081301 建筑历史与理论

081302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081303 城市规划与设计

081304 建筑技术科学


工学

0833 城乡规划学

(授工学学位)

083301 区域发展与规划

083302 城乡规划与设计

083303 住房与社区建设规划

083304 城乡发展历史与遗产保护规划

083305 城乡生态环境与基础设施规划

083306 城乡规划管理


工学

0834 风景园林学

授工学学位

艺术学

1305 设计学

(授艺术学学位)

学科和专业的建设目标:至2025年,要把建筑学科建设成为省优势学科,城乡规划专业成为校优势学科。新增城乡规划硕士点或艺术设计硕士点、城乡规划准备、进而通过专业评估。

2.建筑学院教师队伍建设目标规划

师资建设着力于大力引进和自己培养两条线,力争至2025年实现教师规模、结构:教师总数100人,其中教授25人,博士48人。

建筑学:教师40人(目前31人),其中教授10人(目前5人),博士15人(目前8人)。

城乡规划:教师17人(目前9人),其中教授6人(目前1人),博士12人(目前3人)。

风景园林学:教师17人(目前9人),其中教授3人(目前0人),博士11人(目前3人)。

环境设计:教师17人(目前17人),其中教授3人(目前0人),博士6人(目前1人)。

美术学:教师10人(目前6人),其中教授3人(目前1人),博士4人(目前0人)。

力争在“十四五”末,建筑学院师资队伍达到:

梯队建设相对完善;各专业方向梯队建设合理、科学;博士率50%以上;海归和有海外访学背景占30%;年轻教师60%在国内名校访学或学习。

争取获批1-2名省级教学名师、2个省级教学团队,建设1个名师工作室。

3.教学方面

(1)、专业建设

①、城乡规划专业积极准备,创造条件,通过专业评估工作。

②、积极申报各类专业项目以及平台建设项目,争取有新的突破。

③、争取合作办学再次取得突破。

④、争取在高级别教学改革项目、教学成果奖、教学团队等方面取得突破。

(2)、课程建设

①、争取建设校级在线课程项目10项,并上线山东省课程联盟,争取上线智慧树等高级别课程平台5门。

②、学院层面每年立项建设15门在线课程,五年内全部课程建设为线上、线下、线上线下混合、虚拟仿真实验课堂等。

③、积极进行课程思政改革,完成5门课程思政示范课堂建设。

(3)、教学改革

①、积极进行“智慧式”小班化教学试点,引领新的教学模式。

②、积极推广联合办学模式,凝练教学特色、打造教学品牌。

4、科研方面

(1)、加大科学研究的投入,鼓励和引导教师加大科研力度,提高科研积极性,争取在“十四五”期间实现国家级项目4项、省部级15项、高水平论文和专著12篇部、课题经费突破1500万。依托目前有烟台大学建筑与城市研究中心、烟台大学公共艺术研究中心、烟台大学生态城市与绿色建筑研究所三个研究机构,以及山东省骨干学科教学实验中心、山东省文科实验中心、烟台大学十二五重点建设实验室、模型室、材料展示室等实验场所,拓展服务地方渠道。

(2)、积极申报乡村振兴研究院,为教学科研和服务地方创造新的平台。

(3)、加大建筑学院实验中心建设,使其担负好教、学、研、用的角色:

①、烟台大学建筑与城市研究中心:承担工程实践和教学研究职能,完成烟台市城市建设和城市发展研究项目各五项,加强与国土自然资源与规划局、建设局、编研中心的对接。实现横向200万元、纵向项目2个以上。

②、烟台大学公共艺术研究中心:着眼于烟台市地域特色相关的老城区、传统建筑、雕塑、城市环境、传统文化相关的研究,积极与所城里、朝阳街管理部门以及烟台市博物馆、展示馆等相关部门的联系。实现横向50万元,纵向项目2个以上。

③、绿色建筑研究所:增加设备投入,真正建设一个设备先进、能为社会服务的研究中心。承担绿色建筑研究的相关工作。实现横向200万元、纵向项目3个以上。

④、加强同土木学院等兄弟学院的联系,争获批1个国家级或省级实验教学项目平台。

⑤、落实学校分配的科研目标考核任务的分解工作,并督促落实。

5、实验室建设

学院目前有烟台大学建筑与城市研究中心、烟台大学公共艺术研究中心、烟台大学生态城市与绿色建筑研究所三个研究机构;以及山东省骨干学科教学实验中心、山东省文科实验中心、烟台大学十二五重点建设实验室、模型室、材料展示室等实验场所。

以上实验中心目前只担负了教学任务,缺乏超前的实验设备,没有真正履行服务社会和校企合作的职能。

至2025年,建筑学院实验中心将分别完成以下建设:

烟台大学建筑与城市研究中心:负责人于英,加强工程实践和研究职能,完成烟台市城市建设和城市发展研究项目各五项,加强与国土自然资源与规划局、建设局、编研中心的对接。实现横向200万元、纵向项目2个以上。

烟台大学公共艺术研究中心:负责人董贵晗,加强烟台市地域特色相关的老城区、传统建筑、雕塑、城市环境、传统文化相关的研究,积极与所城里、朝阳街管理部分以及烟台市博物馆、展览馆等相关部门的联系。实现横向10万元,纵向项目2个以上。

绿色建筑研究所:负责人张玲玲,加强设备投入,真正建设一个设备先进能为社会服务的研究所。承担软件的采集、设备的拟定,项目的检测等与节能减排和环境舒适性相关工作。实现横向100万元、纵向项目3个以上。

模型室、材料展示室、打印室由学院实验中心主任赵志新负责。完成模型实验室、打印室的空间整备、设备配置,以及运营。完成模型制作与教学任务、承接打印业务。

除此之外,力争获批1个国家级或省级实验教学项目平台。

6、服务社会

加强与烟台市建设局、自然资源与规划局、编研中心、室内设计协会等相关部门的对接,各学科发挥自己的特长,争取稳固各学科在烟台市本学科行业的优先位置。

四、达成目标的具体措施

(一)加强顶层设计,发挥顶层设计应有的指导性作用。

做好顶层设计,把好学院发展命脉,设立追赶目标,制定近期远期工作目标和实施方案、应对举措、责任到人,落实成果。

(二)做好管理工作,提高全员“建院”的责任意识和主人翁意识。

学院成员各司其职,总体工作效果不佳。班子层面上,大家有做好学院的管理和引领工作的意愿,但从工作效果看,工作缺少魄力、不细致、做事有始无终,主动性和过程管理意识不足,学院发展的紧迫感不强、压力传导不够。

政策层面上,缺乏“血性”,与绩效考核、职称评聘、评优、教研活动、会议研讨等关联性不强,不能形成强大的刺激和内生动力的牵引力,不能对相关的老师形成威慑力。奖罚效果不明显,激励效果没有达成。在执行政策过程中,宽松、手软,执纪不严。

教师忧患意识教育不足,大局意识、危机意识、主人翁意识不足。“慵懒散”成为目前建筑学院教师状态的真实写照,“事不关己、局外人”是许多教师心态的如实反映。学院缺乏对教师的凝聚力,教师游离于学院管理工作之外,除完成教学任务,基本处于与学院的脱离状态。参会不积极、做事拖沓。教学应付、科研无果,70%以上的教师年度教研科研成果为0。

针对以上问题,按照目前学院人力、财力等教学资源状况,学院制定以下举措:

在政策制定上:加强政策与瓶颈问题的关联性、导向性,哪里有问题、哪里需要补短板,政策就往哪里倾斜,引导教师的工作导向,促进学院发展。修改绩效考核、职称评聘、年度考核、各种评优、教研活动考核、导师工作考核、学生工作、会议研讨出勤率等方面的规章制度,把有利于学院现有问题解决的方面纳入政策之中。教师分类考核,将学校下达的教学科研目标分解到人,落实学科带头人、专业带头人、系部主任、导师的工作范围,工作业绩纳入考核范围之中。实行奖励与扣罚措施并举。按照学科和专业修改期刊和学科竞赛院级认定范围,加大对双创、大挑小挑的奖励引导力度。

  1. 支持条件与保障措施

  2. 党建引领

    在校院两级党组织的领导下,坚强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和团结全院力量完成建设目标。

  3. 坚持创新和改革

    积极探索新时代的教学育人规律,创新工作方法、方式,建立、健全管理、运行机制,保障学院高质量发展。

  4. 民主科学的工作机制

    在党政联席会制度下,民主科学的制定和执行相关政策,维护教师、学生的正当权益。

  5. 多渠道筹措资金,保障教学顺利进行,提升教师幸福指数。

    建议学校申办设计资质,利用专业优势,积极服务地方,将教、学、研、用落到实处。

  6. 建议学校“十四五”期间实施的重点项目工程

    1、优化建筑学院与校设计院的产、学、研、用关系,申办规划资质、提升建筑设计资质,为教学、实践、研究和教师完成横向课题提供条件,建立“建筑与城乡发展研究平台”。

    2、建立工学部、理学部、文学部、艺体部四大学部支持下的新型大学管理与建设模式。

    附件

    烟台大学建筑学院“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核心指标

    主要 指 标

    2020年现状

    2022年目标值

    2025年目标值


    本科生招生规模(人/年)

    225

    240

    290

    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人/年,含非全日制)

    13

    15

    40

    队伍

    建设

    专任教师总量

    72

    80

    100

    省部级以上团队(教育部创新团队、山东高校创新人才引育计划团队等)数(个)

    0

    0

    1

    获博士学位教师比例(%)

    25

    27

    50

    国家级教学名师(人)

    0

    0

    0

    省级教学名师(人)

    0

    1

    2

    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1

    1

    2

    人才

    培养

    通过专业认证的专业(个)

    1

    1

    2

    国家一流本科专业数(个)

    1

    1

    2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项)

    0

    1

    1

    国家级课程数(门)

    0

    1

    1

    省级优秀硕士论文数(篇/年)

    0

    1

    1

    国家级立项、出版教材(本)

    0

    1

    2

    省部级教学成果奖(项)

    1

    1

    1

    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获银奖及以上数量(项)

    0

    1

    1

    学科竞赛排行榜排名

    0

    0

    参加排名

    科学

    研究

    高水平论文(篇/年)

    0

    2

    3

    公开出版的专著数(部/年)

    2

    1

    1

    授权发明专利(件/年)

    0

    2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年)

    0

    0

    1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年)

    0

    0

    1

    省部级自然科学类项目(项/年)

    0

    0

    1

    省部级社会科学类项目(项/年)

    3

    0

    1

    横向课题经费额(亿元)

    0.0896

    0.09

    0.1

    校地校企共建现代产业学院数量(个)

    0

    0

    1

    校地校企共建专业数量(个)

    0

    1

    1

    校地校企共建平台数量(个)

    0

    1

    2

    研究生联合培养单位(个)

    0

    1

    2

    向合作单位派出“科技特派员”(人/年)

    0

    1

    1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个)

    1

    1

    2

    有3个月以上国(境)外学习、实习学生人数(存量总数)占全日制在校生的比例

    0

    0

    0.2%

    条件

    支撑

    学院总收入(亿元/年)

    0

    0.01

    0.02

    社会捐赠(亿元)

    0.00003

    0.001

    0.001

    藏书总量(含电子图书)(万册)

    1

    1.1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