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展基础与面临形势
(一)发展基础
“十三五”期间,建筑学院注重学科和专业建设,突出教学中心地位,坚持以建筑学龙头专业为抓手,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做好专业建设和布局工作。与此同时,突破学校教学模式的局限性,向国内、国际化联合教学迈进。“十三五”规划任务已基本完成,个别指标甚至超过了原有规划目标。
1、学科建设
2015年新增城乡规划一级学科,2018年建筑学专业获批一级学科硕士点。
2、专业建设
(1)建筑学专业持续做好2015年、2019年两次顺利通过专业评估工作,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补齐短板,不断提高我院专业建设水平。2016年我院与土木学院共同申请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群,为我院专业建设提供了资金支持,2020年建筑学专业获批山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项目,2021年建筑学专业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项目。
(2)城乡规划专业高水平起点建设。2015年4月,按照学院发展的总体部署,增设城乡规划专业,并于2015年9月顺利招生。2020年首届毕业生已经顺利毕业,就业形势良好,培养质量突出,实现了城乡规划专业高起点办学目标。
(3)环境设计专业调整专业方向,停招视觉传达专业增设品牌展示方向,实现专业布局结构调整,学科优化发展。
(4)“十三五”期间先后组织与匈牙利佩奇大学就建筑学专业开展合作办学,以及与意大利ACME美术学院就环境设计专业开展合作办学项目申报。2020年与意大利的合作办学项目获得教育部批准,2021年首届招生。
建设期内专业建设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建设效果较好。
3、课程建设
(1)省一流课程实现突破
“十三五”期间,《室内设计原理》、《居住空间室内设计》成功获批山东省线上线下混合一流课程,为环境设计的课程建设和专业发展带来非常积极的带动作用。
(2)校一流课程建设
《居住空间设计》、《造型基础3》认定为烟台大学首批校级一流本科课程。
(3)在线课程建设
“十三五”期间,建设在线课程5门,《居住空间设计》上线东西部高校课程共享联盟平台;《造型基础3》、《环境设计导论》、《建筑大木作》、《室内设计原理 》课程上线山东省高等学校在线开放平台。另外,立项并资助13门院级在线课程建设项目,已经与今年4月开始建设。
4、教学研究与改革
“十三五”期间,共有各类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41项,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并形成了自身的特色。
(1)小班化教学模式
由于教学要求、课程特点,以及评估标准,建筑学院主干课程(设计类、美术类等课程)一直实行小班化教学模式,课堂人数控制在15-25人区间。其中建筑学、城乡规划控制在15人以内,环境设计、美术课程控制在25人以内。
(2)工作室制度
工作室制度是另一个主要教学组织形式。自2011年开始探索实施工作室制度,经过近10年来的教学实践,制度日趋完善,教学质量明显提升,较好适应我院自身专业特点。目前,已经在建筑学、城乡规划和环境设计专业实施。
(3)联合教学模式
创造性的在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中采用了联合教学模式,创造条件、积极争取,实现与国内多院校多渠道联合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知名度的目的。其中,建筑学已经开展了第七届联合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城乡规划专业首届毕业生也采用了联合毕业设计模式,而且是与同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澳门城市大学、深圳大学、华侨大学进行联合,起点非常高,对城乡规划专业的发展奠定了非常高的标准。
(4)设计师进课堂
建筑学院三个专业实践性都非常强,为了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与社会工作岗位紧密结合,提升培养质量,学院积极聘请当地知名建筑师、规划师、设计师直接进课堂,承担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生产实践等课程的教学任务,学生反响强烈,教学效果明显。
5、教学成果
“十三五”期间,学科竞赛获奖共计350项,包括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中国人居环境设计学年奖、国际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可持续建筑设计竞赛、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学院奖、山东省大学生建造设计大赛、全国高等学校城乡规划城市设计作业评优等高级别专业竞赛。发表教研论文25篇,主编、参编教材12部。
6、科研方面
“十三五”期间,坚持以特色发展为目标,以需求为导向,以科研为支撑,以服务地方为依托的发展模式,积极制定科学研究的相关政策和鼓励措施,支持教师开展科研活动。党政联席会多次专题研究,抓落实、抓实效。在学院的科学引导和全院老师的共同努力,学院“十三五”科研成果及科研水平有了质的提高。2016-2020年学院获批国家级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12项,厅局级项目20项,横向课题到账经费1399.0312万元。发表高水平专著6部,论文90篇,其中SCI收录3篇,AHCI收录1篇,EI收录2篇,B刊3篇,CSSCI 12篇,北大核心期刊10 篇。实用新型专利2项,外观专利8项,软件著作1项。举办学术报告30余场,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60人次。
7、服务地方方面
“十三五”期间学院加大了服务地方的力度,完成烟台校地融合项目2项,横向资金到位率逐年上升,2019年实现了一次飞跃。在政府、行业的专业影响力越来越大。
存在问题
1、教学方面
(1)专业建设方面,专业建设项目较弱。“十三五”期间,我院在申报各类专业建设项目、平台建设项目中,比如新旧动能转化、专业对接产业、新工科等,收获甚微,导致专业建设资金缺乏,严重制约了我院专业的快速发展。
(2)建筑学专业评估工作日益紧张,主要来自于评审标准的逐年提升、参评高校的能力以及巨大的资金投入,使得水涨船高,我校的优势不太明显。
(3)课程建设认识和投入不足,导致目前线上课程、精品课程、一流课程建设的储备不足。
(4)代表性教学成果少,高水平教学团队及教学名师方面短板巨大,而且需要长期的积累,短期突破难度较大。
(5)“互联网+”以及创新创业大赛组织效果较差,没有取得高级别的获奖。
2、科研方面
(1)省部级奖励一直没有突破,仍停留在厅级奖励层面。
近五年学院发表高水平论文数量相对较少,高水平专著数量也不多,论文的引用、书评等方面影响小,不足以支持省奖的评选。学院将加大学院教师高水平专著的出版,利用学校新制定的有利政策,积极申报学术专著资助计划,增加学院的高水平学术专著数量,为山东社科的评奖做好积累。
(2)学院缺乏省级各类平台,极大阻碍了学院学科和专业建设。
(3)服务社会、服务地方工作比以往有所改善,但仍需进一步努力,发挥学院专业特点,融合学院特色,打造建筑学院服务社会、服务地方的品牌。另外,通过跟相关政府规划建设部门对接,承担烟台市规划建设项目智库功能;与政府及设计院对接,承担乡村及城市建设设计工作;与企业对接,承担相关方向的规划、建筑、环境设计层面的规范制定及设计任务,推动学院服务社会、服务地方向更高层次发展。
3、服务地方方面
作为应用型专业的学院,在服务地方方面完成度欠缺。从学校层面割裂了建筑学院与校设计院的关联性,教学研用没有形成体系。从学院层面,研究中心和研究所没有发挥应尽的效用。加上师资力量短缺,使得学院“十三五”期间尽管从横向资金到位率看是逐年上升,2019年实现了一次飞跃,但总体状况还是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另外,学科与专业与地方政府和职能部门联络不够紧密,话语权还需要进一步提升。
外部环境(分析外部环境提供的机遇与挑战)
“十四五”期间建筑学院发展不容乐观。
建筑学学科:目前全国共有296所设置建筑学专业的高校,近年来随着国际化竞争日趋激烈,建筑学评估过的院校教学质量得到全球认可,烟台大学建筑学专业位列评估次序第46位,在行业中排位靠前,有较大的发展优势。但近几年来,随着各高校对学科建设和办学资金认识上的差异,我校建筑学学科的发展受到巨大的冲击和挑战。以省内的山建大和青理工、济南大学为例。2019-2020年,山建大和青理工均举全校之力,大力发展建筑学专业,将建筑学专业作为学校冲击博士点的重点建设单位,山建大投入上亿的资金用作师资引进和场馆建设,聘行内院士作为领军人才。短短两年,山建大从行内20左右名晋升为第六名。青理工重视建筑学学科建设,将原有校区交由建筑学院使用和管理,引入海外院士和国内知名人士充实教学,建筑学教学效果得到极大的提升。济南大学近几年一直致力于建筑学专业评估,所以资金的投入和场馆建设力度较大,除了师资我们已经没有优势。因此建筑学院建筑学科倍感压力,优势逐步消失。现在烟台大学建筑学建筑进入新的评估轮次,今年为中期评估,建筑学科和专业建设从学校层面应该感受到压力,应该考虑与建筑学院一起谋划建筑学的发展问题。
城乡规划是新建专业,发展势头良好,借助建筑学发展平台有望在短时间内成为山东省的知名专业。
环境设计专业近几年发展势头趋于良好,从招生成绩来看,位居山东省同类专业的前列。
但建筑学院目前没有学科特区、不是特色专业、没有省级以上发展平台,建筑学院相关学科和专业受到发展资金、师资短缺、师资队伍职称结构影响较大,以上构成挑战外因。
在机遇方面也并未完全缺失:建筑学院自身正在进行新一轮的发展思路调整,对标对表有针对性进行突破和发展。
比如国际、国内合作办学、联合教学,建筑学院相关学科和专业都占据优势;作为胶东唯一一所建筑院校在落实服务地方、校企联合、占据地方话语权等方面,建筑学院的所有专业也正在筑牢基础、拓展发展,按照我们预设的方向推进。
发展思路
为全面贯彻落实《关于推进新时代山东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鲁政办字〔2019〕76号)精神,和《烟台大学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烟大党发〔2019〕44号),根据学校的党代会精神,扎实推进学校“一二三”战略部署,加快建设特色鲜明、部分学科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大学建设,结合建筑学院的现实情况,我们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做好学院发展顶层设计为目标,提出学院发展思路如下:
坚持以特色发展为目标,以需求为导向,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科研为支撑,以服务地方为依托的发展模式;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因材施教,着眼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坚持以质量为根本,以制度建设为基础,以课程建设为抓手,以教学改革为突破,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培养和造就厚基础、宽口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办学思路。
设定学科建设和专业预定追赶目标,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和服务地方真抓实干,坚持教学研究与科研同步发展,坚持量化发展目标循序渐进,坚持重点突破补齐短板,真正实现在“十四五”期间烟台大学建筑学院能建设成为特色鲜明、国内知名的高水平的建筑学专业。
三、规划总目标与具体目标
(一)总目标
到2025年,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服务社会与国际教育等方面取得实际性提高,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综合实力位居省内前列,把建筑学院建设为特色鲜明、国内知名的高水平的建筑学专业而努力奋斗。
(二)具体目标
1.学科建设及专业设置规划:
结合社会需求和学院发展需要,调整和新增学科和专业。目前我院学科门类和专业设置如下:
学科门类(2个):工学、艺术学
一级学科(3个):建筑学、城乡规划、设计学
专 业(3个):建筑学、城乡规划、环境设计(景观设计、室内设计、品牌展示)
工学 |
0813 建筑学 (授建筑学学位) |
081301 建筑历史与理论 081302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081303 城市规划与设计 081304 建筑技术科学 |
工学 |
0833 城乡规划学 (授工学学位) |
083301 区域发展与规划 083302 城乡规划与设计 083303 住房与社区建设规划 083304 城乡发展历史与遗产保护规划 083305 城乡生态环境与基础设施规划 083306 城乡规划管理 |
艺术学 |
1305 设计学 (授艺术学学位) |
预计到2025年,学院的学科和专业做出调整如下,将原隶属于设计学的风景园林调剂到工学门类中招生。调整后的学科门类和专业设置如下:
学科门类(2个):工学、艺术学
一级学科(4个):建筑学、城乡规划、风景园林学、艺术学
专 业(4个):建筑学、城乡规划、风景园林、设计学
工学 |
0813 建筑学 (授建筑学学位) |
081301 建筑历史与理论 081302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081303 城市规划与设计 081304 建筑技术科学 |
|
工学 |
0833 城乡规划学 (授工学学位) |
083301 区域发展与规划 083302 城乡规划与设计 083303 住房与社区建设规划 083304 城乡发展历史与遗产保护规划 083305 城乡生态环境与基础设施规划 083306 城乡规划管理 |
|
工学 |
0834 风景园林学 (授工学学位) |
艺术学 |
1305 设计学 (授艺术学学位) |
学科和专业的建设目标:至2025年,要把建筑学科建设成为省优势学科,城乡规划专业成为校优势学科。新增城乡规划硕士点或艺术设计硕士点、城乡规划准备、进而通过专业评估。
2.建筑学院教师队伍建设目标规划
师资建设着力于大力引进和自己培养两条线,力争至2025年实现教师规模、结构:教师总数100人,其中教授25人,博士48人。
建筑学:教师40人(目前31人),其中教授10人(目前5人),博士15人(目前8人)。
城乡规划:教师17人(目前9人),其中教授6人(目前1人),博士12人(目前3人)。
风景园林学:教师17人(目前9人),其中教授3人(目前0人),博士11人(目前3人)。
环境设计:教师17人(目前17人),其中教授3人(目前0人),博士6人(目前1人)。
美术学:教师10人(目前6人),其中教授3人(目前1人),博士4人(目前0人)。
力争在“十四五”末,建筑学院师资队伍达到:
梯队建设相对完善;各专业方向梯队建设合理、科学;博士率50%以上;海归和有海外访学背景占30%;年轻教师60%在国内名校访学或学习。
争取获批1-2名省级教学名师、2个省级教学团队,建设1个名师工作室。
3.教学方面
(1)、专业建设
①、城乡规划专业积极准备,创造条件,通过专业评估工作。
②、积极申报各类专业项目以及平台建设项目,争取有新的突破。
③、争取合作办学再次取得突破。
④、争取在高级别教学改革项目、教学成果奖、教学团队等方面取得突破。
(2)、课程建设
①、争取建设校级在线课程项目10项,并上线山东省课程联盟,争取上线智慧树等高级别课程平台5门。
②、学院层面每年立项建设15门在线课程,五年内全部课程建设为线上、线下、线上线下混合、虚拟仿真实验课堂等。
③、积极进行课程思政改革,完成5门课程思政示范课堂建设。
(3)、教学改革
①、积极进行“智慧式”小班化教学试点,引领新的教学模式。
②、积极推广联合办学模式,凝练教学特色、打造教学品牌。
4、科研方面
(1)、加大科学研究的投入,鼓励和引导教师加大科研力度,提高科研积极性,争取在“十四五”期间实现国家级项目4项、省部级15项、高水平论文和专著12篇部、课题经费突破1500万。依托目前有烟台大学建筑与城市研究中心、烟台大学公共艺术研究中心、烟台大学生态城市与绿色建筑研究所三个研究机构,以及山东省骨干学科教学实验中心、山东省文科实验中心、烟台大学十二五重点建设实验室、模型室、材料展示室等实验场所,拓展服务地方渠道。
(2)、积极申报乡村振兴研究院,为教学科研和服务地方创造新的平台。
(3)、加大建筑学院实验中心建设,使其担负好教、学、研、用的角色:
①、烟台大学建筑与城市研究中心:承担工程实践和教学研究职能,完成烟台市城市建设和城市发展研究项目各五项,加强与国土自然资源与规划局、建设局、编研中心的对接。实现横向200万元、纵向项目2个以上。
②、烟台大学公共艺术研究中心:着眼于烟台市地域特色相关的老城区、传统建筑、雕塑、城市环境、传统文化相关的研究,积极与所城里、朝阳街管理部门以及烟台市博物馆、展示馆等相关部门的联系。实现横向50万元,纵向项目2个以上。
③、绿色建筑研究所:增加设备投入,真正建设一个设备先进、能为社会服务的研究中心。承担绿色建筑研究的相关工作。实现横向200万元、纵向项目3个以上。
④、加强同土木学院等兄弟学院的联系,争获批1个国家级或省级实验教学项目平台。
⑤、落实学校分配的科研目标考核任务的分解工作,并督促落实。
5、实验室建设
学院目前有烟台大学建筑与城市研究中心、烟台大学公共艺术研究中心、烟台大学生态城市与绿色建筑研究所三个研究机构;以及山东省骨干学科教学实验中心、山东省文科实验中心、烟台大学十二五重点建设实验室、模型室、材料展示室等实验场所。
以上实验中心目前只担负了教学任务,缺乏超前的实验设备,没有真正履行服务社会和校企合作的职能。
至2025年,建筑学院实验中心将分别完成以下建设:
烟台大学建筑与城市研究中心:负责人于英,加强工程实践和研究职能,完成烟台市城市建设和城市发展研究项目各五项,加强与国土自然资源与规划局、建设局、编研中心的对接。实现横向200万元、纵向项目2个以上。
烟台大学公共艺术研究中心:负责人董贵晗,加强烟台市地域特色相关的老城区、传统建筑、雕塑、城市环境、传统文化相关的研究,积极与所城里、朝阳街管理部分以及烟台市博物馆、展览馆等相关部门的联系。实现横向10万元,纵向项目2个以上。
绿色建筑研究所:负责人张玲玲,加强设备投入,真正建设一个设备先进能为社会服务的研究所。承担软件的采集、设备的拟定,项目的检测等与节能减排和环境舒适性相关工作。实现横向100万元、纵向项目3个以上。
模型室、材料展示室、打印室由学院实验中心主任赵志新负责。完成模型实验室、打印室的空间整备、设备配置,以及运营。完成模型制作与教学任务、承接打印业务。
除此之外,力争获批1个国家级或省级实验教学项目平台。
6、服务社会
加强与烟台市建设局、自然资源与规划局、编研中心、室内设计协会等相关部门的对接,各学科发挥自己的特长,争取稳固各学科在烟台市本学科行业的优先位置。
四、达成目标的具体措施
(一)加强顶层设计,发挥顶层设计应有的指导性作用。
做好顶层设计,把好学院发展命脉,设立追赶目标,制定近期远期工作目标和实施方案、应对举措、责任到人,落实成果。
(二)做好管理工作,提高全员“建院”的责任意识和主人翁意识。
学院成员各司其职,总体工作效果不佳。班子层面上,大家有做好学院的管理和引领工作的意愿,但从工作效果看,工作缺少魄力、不细致、做事有始无终,主动性和过程管理意识不足,学院发展的紧迫感不强、压力传导不够。
政策层面上,缺乏“血性”,与绩效考核、职称评聘、评优、教研活动、会议研讨等关联性不强,不能形成强大的刺激和内生动力的牵引力,不能对相关的老师形成威慑力。奖罚效果不明显,激励效果没有达成。在执行政策过程中,宽松、手软,执纪不严。
教师忧患意识教育不足,大局意识、危机意识、主人翁意识不足。“慵懒散”成为目前建筑学院教师状态的真实写照,“事不关己、局外人”是许多教师心态的如实反映。学院缺乏对教师的凝聚力,教师游离于学院管理工作之外,除完成教学任务,基本处于与学院的脱离状态。参会不积极、做事拖沓。教学应付、科研无果,70%以上的教师年度教研科研成果为0。
针对以上问题,按照目前学院人力、财力等教学资源状况,学院制定以下举措:
在政策制定上:加强政策与瓶颈问题的关联性、导向性,哪里有问题、哪里需要补短板,政策就往哪里倾斜,引导教师的工作导向,促进学院发展。修改绩效考核、职称评聘、年度考核、各种评优、教研活动考核、导师工作考核、学生工作、会议研讨出勤率等方面的规章制度,把有利于学院现有问题解决的方面纳入政策之中。教师分类考核,将学校下达的教学科研目标分解到人,落实学科带头人、专业带头人、系部主任、导师的工作范围,工作业绩纳入考核范围之中。实行奖励与扣罚措施并举。按照学科和专业修改期刊和学科竞赛院级认定范围,加大对双创、大挑小挑的奖励引导力度。
支持条件与保障措施
党建引领
在校院两级党组织的领导下,坚强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和团结全院力量完成建设目标。
坚持创新和改革
积极探索新时代的教学育人规律,创新工作方法、方式,建立、健全管理、运行机制,保障学院高质量发展。
民主科学的工作机制
在党政联席会制度下,民主科学的制定和执行相关政策,维护教师、学生的正当权益。
多渠道筹措资金,保障教学顺利进行,提升教师幸福指数。
建议学校申办设计资质,利用专业优势,积极服务地方,将教、学、研、用落到实处。
建议学校“十四五”期间实施的重点项目工程
1、优化建筑学院与校设计院的产、学、研、用关系,申办规划资质、提升建筑设计资质,为教学、实践、研究和教师完成横向课题提供条件,建立“建筑与城乡发展研究平台”。
2、建立工学部、理学部、文学部、艺体部四大学部支持下的新型大学管理与建设模式。
附件
烟台大学建筑学院“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核心指标
主要 指 标 |
2020年现状 |
2022年目标值 |
2025年目标值 |
|
本科生招生规模(人/年) |
225 |
240 |
290 |
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人/年,含非全日制) |
13 |
15 |
40 |
队伍 建设 |
专任教师总量 |
72 |
80 |
100 |
省部级以上团队(教育部创新团队、山东高校创新人才引育计划团队等)数(个) |
0 |
0 |
1 |
获博士学位教师比例(%) |
25 |
27 |
50 |
国家级教学名师(人) |
0 |
0 |
0 |
省级教学名师(人) |
0 |
1 |
2 |
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
1 |
1 |
2 |
人才 培养 |
通过专业认证的专业(个) |
1 |
1 |
2 |
国家一流本科专业数(个) |
1 |
1 |
2 |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项) |
0 |
1 |
1 |
国家级课程数(门) |
0 |
1 |
1 |
省级优秀硕士论文数(篇/年) |
0 |
1 |
1 |
国家级立项、出版教材(本) |
0 |
1 |
2 |
省部级教学成果奖(项) |
1 |
1 |
1 |
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获银奖及以上数量(项) |
0 |
1 |
1 |
学科竞赛排行榜排名 |
0 |
0 |
参加排名 |
科学 研究 |
高水平论文(篇/年) |
0 |
2 |
3 |
公开出版的专著数(部/年) |
2 |
1 |
1 |
授权发明专利(件/年) |
0 |
2 |
2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年) |
0 |
0 |
1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年) |
0 |
0 |
1 |
省部级自然科学类项目(项/年) |
0 |
0 |
1 |
省部级社会科学类项目(项/年) |
3 |
0 |
1 |
横向课题经费额(亿元) |
0.0896 |
0.09 |
0.1 |
校地校企共建现代产业学院数量(个) |
0 |
0 |
1 |
校地校企共建专业数量(个) |
0 |
1 |
1 |
校地校企共建平台数量(个) |
0 |
1 |
2 |
研究生联合培养单位(个) |
0 |
1 |
2 |
向合作单位派出“科技特派员”(人/年) |
0 |
1 |
1 |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个) |
1 |
1 |
2 |
有3个月以上国(境)外学习、实习学生人数(存量总数)占全日制在校生的比例 |
0 |
0 |
0.2% |
条件 支撑 |
学院总收入(亿元/年) |
0 |
0.01 |
0.02 |
社会捐赠(亿元) |
0.00003 |
0.001 |
0.001 |
藏书总量(含电子图书)(万册) |
1 |
1.1 |
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