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就要求高校教学要与生产、科研和推广相结合,在重视和加强学生宽厚的基础理论教学的同时,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使教学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从而使教学从过分重视理论教学,特别是课堂教学到重视实践教学环节的转变;从主要进行验证实验教学到综合型实验、设计型实验、创造型实验教学的转变;从一般意义上的实习到与社会结合的实践的转变;使培养出来的人才由“多经验型”向“多创造型”转变。化学生物理工学院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都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必须加强实践内容。此外,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积极进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也是教育面向现代化的保证。多年来,我学院教师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方面坚持不懈地努力,取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成果。现分别介绍如下:
一、理论课教学方面
我学院多年来在课堂教学方法上进行了一学院列的改革实验,并取得了一些宝贵经验,并发表了一定的教学研究论文:
1、构成
形态构成作为一门设计类专业的基础课,旨在加强学生造型能力的培养。该课程一般分为三部分: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空间构成。从传统形态构成课程多年的教学内容来看,无论建筑设计、工业设计、机械设计,还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等,形态构成课程训练的内容和方法几乎都是通过抽象的点、线、面、体来逐步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和审美能力;训练的步骤也是从二维平面向到三维空间思维模式过渡。这种教学模式从上个世纪形态构成引入我国建筑教育开始到现在,曾经对我国设计类教学中培养学生造型能力的培养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但我们发现:尽管构成课在所有设计类的专业教育中起同样的作用,可是,因为专业特色或专业侧重点不同,课程训练的内容和方法也应该有所不同。2006年,我们经过酝酿,决定对形态构成教学内容进行大胆探索性的改革尝试。一反往日单纯抽象性的点、线、面、体训练,而是将它们的训练结合在建筑平面、立面、形体的生成过程之中。具体讲就是把点、线、面、体的训练与建筑平、立面以及形体的生成直接联学院在一起。训练的要素不再是抽象的点、线、面、体,而是将建筑平面中的各个组成部分或建筑立面中的门、窗、细部构件连同构件的色彩、材质作为点、线、面、体的组成素材,成为建筑平面、立面的生成要素,按照构成的美学原则,进行一个平面或一段立面的生成训练,让学生在平、立面的生成过程中体验或掌握点、线、面、体的构成原理。
从这次改革实验的结果来看,我们将形态构成课的学习按照循序渐进的方法,通过一个个作业环节的递加,让学生在一条有序的训练主线中,结合建筑设计完成自己形态构成课的训练学习。鉴于我们形态构成教学改革处于初步的探索阶段,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以及作业的设计有待于更深入的研究和探索,我们会在今后的课程讲授中,逐步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不断地完善我们的教学体学院,让它既有利于知识的传授,也能更加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为配合教学我们自制了多媒体教学软件,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二、实践(实验)教学方面
一方面需要我们从教学内容和手段上进行改革,把理论教学与设计等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另一方面需要建立和完善相对独立的、与现实生活,特别是专业紧密联学院的生产、科研相结合的实践性教学体学院,以提高实践教学在教学内容和课程体学院中的地位。为解决实践性教学环节薄弱,学生动手能力低,创造能力更低的现状,我们对现有实践性教学进行改革,加强学生的作业数量,增加学生实践的实践基地,鼓励学生加大投入时间的时间,积极参加各种设计竞赛活动等。在这些措施的引导下,我们学生的业务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在大学生设计竞赛以及全国的诸多设计的实践活动中取得很好的成绩。
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还处于初期,但总体来讲是符合教学规律的,尽管初期学生不太适应,因为需要学生自己动手和发挥创造力,但随着实验的进行,学生会逐步认识到了这样的实用性,并且培养了学生对于实践教学兴趣。改革需要过程,我们知道还有许多应该改进的地方,这需要实践的检验,我们应该在以后的实践教学中逐步完善我们的教学方案。
三、利用网络和现代信息技术教学的情况
在现代网络与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如何发挥其强大的优势为人才培养服务,是一个值得我们重视的问题,尽管它存在难以控制的多种弊端(如大量的垃圾信息充斥网络,部分学生沉迷于网上游戏或聊天等),但毕竟是现代社会文明发展的重要手段与传播载体。近年来,我们在如下方面的教学或相关工作中部分利用了网络与现代信息技术:
1.各专业开设文献检索与综述课程,由经验丰富的教师介绍信息检索方法,其中网络与现代信息技术的利用占有越来越多的比重。
2.在大部分专业基础课、选修课及实践性课程中,师生利用互联网络进行文献与信息检索,经常采用的网络检索平台是我校内部共享的图书馆多种文献数据库,如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部分外文期刊数据库等,还经常利用北大的天网搜索引擎及其他检索方式。
3.部分课程在教学中采用网上答疑、提交作业方式作为辅助教学手段,取得较好的效果,受到学生的欢迎。
4.不少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利用网上强大的信息资源下载素材与学科进展信息,或学习兄弟院校的经验;通过网络与国内外建立工作上的联学院,跨越时空界限。
5.在毕业论文等教学环节中,部分教师与学生采用手机短信这一现代信息传播方式进行联学院,随时随地进行交流,克服了地域及其他限制,也节省了费用。
6.师生利用本单位的网站发布教学信息,在考研、就业等环节大量利用网络技术。近两年学校开展网上评教活动,越来越多的学生通过它发表意见与建议,促进了教学质量与水平的提高。
当然,我学院在网络与信息技术的应用上还存在投入与开发不足,发展不平衡,部分教师认识不够等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